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

基本情况

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简介

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地处东经103°14′50″—103°23′52″,北纬27°18′38″——27°28′42″,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北部大山包乡,在昭阳区西北部,距市区83公里,北与本区大寨子乡毗邻,西与田坝、炎山两乡相接,东南与鲁甸县的新街、龙树、水磨、梭山接壤。地势西南高,东北低,境内大小山丘起伏,最高海拔3364米,最低海拔也有2500米,年平均气温5.7-6.2℃,年降雨量1100-1340毫米,年平均气温5.7℃--6.2℃,无霜期110天左右,属典型的高寒冷冻气候。保护区总面积19200公顷,其中核心区8686公顷,占总面积的45.24%;缓冲区4890公顷,占总面积的25.4%;实验区5624公顷(含旅游亚区148公顷),占总面积的25.47%。

全乡国土面积192平方公里,下辖合兴、大兴、车路、马路、老林五个村民委员会,110个村民小组。有汉、彝、苗三种民族杂居,现有人口15860人,其中农业人口15442人,3715户,彝族565人,163户,苗族860人,226户。全乡经济落后,基础设施差,农村贫困面大,贫困程度深,人口素质低,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。境内无任何工业,矿产资源匮乏。

全乡有草场10多万亩,以养殖畜牧为支柱;有耕地4万亩,粮食作物主要有洋芋、荞子、燕麦;生产耕作粗放,广种薄收,加之自然灾害频繁,有“十年九灾,无灾不成年”之说,因此,粮食生产极不稳定。

保护区内有3150公顷亚高山湿地,是2005年国际湿地公约局批准的中国第三批9块“国际重要湿地”之一,它集水域、沼泽、草甸为一体,是我国湿地的独特类型,也是长江水系的重要生态屏障。以国家I级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黑颈鹤(Grus nigricollis)为主要保护对象。该湿地属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,其为世界上约1/6的黑颈鹤种群提供了良好生境,是云贵高原最重要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。每年农历九月九至来年三月三到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达1200多只,占整个种群数量的1/6其他候鸟24种2万余只,是已知的最大最集中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,是候鸟越冬的天堂。

大山包保护区动物有10目28科68种,其中鱼类2目3科5种,两栖类1目3科3种,爬行动物1目2科3种,鸟类14目18科47种,哺乳动物3目4科10种。主要保护对象黑颈鹤是中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,是15种鹤类中唯一生活在高原的珍稀濒危鹤类。1994年,被世界自然保护同盟(IUCN)列为易危(V)物种,1995年列为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(CITES)的附录I级,199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收入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》。属全球性易危物种,种群数量稀少。据调查,黑颈鹤每年在大山包越冬时间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,约176~202天。2002年,在大山包湿地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已达到930只;2003年增至1,051只;2004年达1,176只,2005年记录到1131只。2005年新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1只。 此外还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灰鹤、苍鹰、鸢、雀鹰、普通鵟 、白尾鹞、斑头鸺鹠7种。云南省保护动物有豹猫、斑头雁、小鸊鷉、凤头鸊鷉、赤麻鸭、翘鼻麻鸭、绿翅鸭、鹊鸭、针尾鸭、绿头鸭、斑嘴鸭、赤颈鸭、琵嘴鸭、凤头潜鸭、普通秋沙鸭、环颈雉、红嘴鸥共17种。其他鸟类有:苍鹭、池鹭、普通鸬鹚、鹌鹑、白胸苦恶鸟、凤头麦鸡、棕头鸥、山斑鸠、珠颈斑鸠、鹰鹃、大杜鹃、普通翠鸟、喜鹊、树麻雀、小云雀等。

大山包保护区内有森林面积3110公顷,森林覆盖率16.18%;人工及天然草场面积13330公顷,占总面积的69%。保护区内已知有维管束植物181种,隶属于56科、131属。其中蕨类植物9科、10属、11种;种子植物47科121属,170种。最大的科有禾本科(19属,20种);蔷薇科(12属,18种);菊科(7属,10种);莎草科(6属,10种)等。

 

 

主办单位: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  网站建设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
地址:云南昭通市昭阳区枫园路35号  邮政编码:657000
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